全国志愿者扶贫研讨与交流会在京举办

  10月18日,第八个全球专业志愿服务周和中国扶贫日期间,在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的指导下,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以“我和我的祖国:志愿扶贫,协力攻坚”为主题,在北京开展全国志愿扶贫交流与研讨会,首次论证并提出“志愿扶贫”概念及其独特功能,倡导和推动广大志愿者参与到脱贫攻坚战役中来,传播扶贫志愿精神。

  本次研讨会围绕“志愿扶贫”主题就“主题报告、颁发专业志愿服务证书、志愿扶贫案例分享、圆桌论坛和项目发布”等五个环节展开一系列内容深入研讨,通过实证研究推出“志愿扶贫”概念,彰显志愿者在脱贫攻坚战中的独特价值,提炼和总结志愿扶贫最佳实践模式,探讨阻碍志愿者参与扶贫的障碍及可行性解决方案。

  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司长曲天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副秘书长徐进,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翟雁,以及来自全国参与志愿扶贫方面的高校、专家教授、企业事业单位、志愿服务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各界代表参加了会议。同时还有全国百家公益组织共同参与专业志愿服务周活动,展示志愿力量。

  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司长曲天军在讲话中表示: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颁布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志愿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志愿者参与扶贫具有广泛性、多样性、针对性、灵活性等特点,是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一支重要力量,要给予参与扶贫的志愿者充分肯定、鼓励和宣传,形成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助力扶贫扶志(智),为志愿扶贫提供政策支持、资源和培训赋能等保障。

  同时,对志愿者扶贫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提高站位,聚焦精准;二是深入研究,示范引领;三是营造氛围,大力宣传;四是探索创新,久久为功。

  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曲天军司长讲话

  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翟雁在致辞中提出“志愿扶贫”是国家脱贫攻坚战役中一种“潜移默化”的扶贫模式,它润雨细无声,以端到端的生命精准对接为贫困者赋能和带来希望。这对保持脱贫成果、促进乡村建设与贫困者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后全国志愿者扶贫案例征集课题组专家代表进行了主题汇报。

  徐正博士通过分析715个志愿扶贫案例,报告提供精准扶贫的志愿者主体61%来源于由政府部委、企事业单位、高校和志愿服务组织等组成的志愿者团体;志愿扶贫模式有四种:政府部委发起的志愿者派遣计划,驻村扶贫干部带动的志愿者参与,由社会组织的公益项目招募志愿者行动,以及公民个人志愿服务。志愿扶贫在志愿性和可持续性得分最高(92%),其次是精准性与专业性(80%),显示出志愿者在传递社会信息与关爱、点燃希望与赋能、持续参与和长期陪伴方面的独特价值。报告同时也指出,志愿扶贫需要更好的政策和制度保障,需要全社会有效的协作机制和资源配置,需要组织化和专业化实施。

  辛华博士对近6000份问卷调研进行了分析,在样本群体中,有39.1%的志愿者在过去一年中参与了志愿扶贫,志愿者以青年、女性和高学历群体为主,他们主要在从事生计帮扶、环境保护、教育与技能培训服务,志愿者在扶贫工作中的主要困难是志愿服务管理、培训和激励不足。

  据了解全国志愿者案例征集工作初评工作已经启动,课题组也邀请了各方面的专家进行有序评审。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副秘书长徐进,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翟雁共同为全国志愿者扶贫案例评审专家颁发了专业志愿荣誉证书。

  接着,社会组织、高校团体和企业代表带来了各自的扶贫案例与大家分享。

  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翟雁理事长致辞

  据悉,全球专业志愿服务周于每年10月第三周举办,全球已有35个国家参与联合行动,今年中国区的活动将持续到10月底。

                    [ 责编:钟蕾蕾 ]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