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禁不止?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期待“治本之策” | 评新而论

2月23日,南京市雨花台区明尚西苑小区一栋高层住宅发生火灾事故。官方发布显示,经初步分析,火灾为电动自行车停放处起火引发,具体原因仍正在进一步调查。

痛心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又是电动自行车?

图片
电动自行车火灾有多可怕?

据了解,我国是全球电动自行车生产和使用第一大国,每4人就拥有1辆电动自行车。但与此同时,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也在连年增长。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显示,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

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消防宣传员梅亮告诉评新君,电动自行车一旦燃烧起来,温度非常高,传播速度非常快。两分钟之内就会到达200摄氏度以上,三分钟可能会到达1000摄氏度。同时其车身的塑料材质引燃后,会迅速释放出高温有毒有害烟气。这类有害烟气竖向传播速度最快能达到1秒3米,也就是说10层楼的高度可能在10秒之内就能到达。

电动自行车为何成为起火重灾区?

电动自行车火灾频发,体现了在消防安全方面还存在问题短板。连日来,江苏各地密集开展消防检查。消防部门也屡屡发出提示: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严禁“进楼入户”!但检查发现,电动车乱充电现象依旧屡禁不止。例如镇江某居民楼道停放了大量电动车自行车。淮安某小区虽然给每栋楼都配备了专用的电动自行车车充电区域,但部分业主依然心存侥幸,违规上楼在家中充电或飞线充电。对此,各地检查组已依法责令相关人员限期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同时消防部门建议,在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棚、居民楼架空层都安装烟感报警器、温感报警器、消防栓系统,与小区物业值班监控室联动,一旦发生火情,可及时进行应急处置。

事实上,电动自行车充电已有相关法规出台。2021年8月1日起施行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通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电动自行车充电,上述行为拒不改正的,对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但据了解,相关执法过程涉及检查、责令整改、处罚等环节,分属不同部门负责,需要公安、消防、住建等部门协同配合。因此,现实中往往存在着落实不力的尴尬。

图片
其次,当前市场上销售的电动自行车电池主要以铅酸蓄电池和锂电池为主。一般情况,充电8小时左右就能满足用户需求。如果过长时间充电就会让电池发热、鼓胀甚至爆炸。目前,“正规电池”的质量总体可控,集中充电桩也普遍设置自动断电开关。但如果居民进行非法改装,或是电池老化不及时更换,再或者图便宜购买劣质产品,就增加了安全风险。天眼查产业大数据显示,我国锂电池相关企业已超4.4万家,其中包含一部分非法组装锂电池的小工坊,监管环节尚无法在源头规避劣质产品进入市场。对此有专家建议,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可追溯,公众扫描车身二维码可获得制造商信息、电池型号耐久性等,从源头提高造假成本。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应推动建立电动自行车电池企业准入制度,严禁不符合要求的电池流入市场。

配套长效机制

强制性国家标准即将出台!

汲取教训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排查整治不能满足于发通知、贴告示。电动自行车安全,必须警钟长鸣!监管治理,不能靠打一阵风似的“运动战”,而是要压紧压实责任,切实提高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乱充电的违法违规成本。属地和监管部门要始终绷紧“安全弦”真管严管,生产企业、销售商要坚守合规底线,物业部门面对住户乱停乱放私拉飞线时,要坚守责任、疏堵结合加强管理。血的教训在前,已不容各方有任何迟疑,必须下定决心、形成合力去抓去管!

同时,据媒体报道,2022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起草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已经完成了起草和征求意见阶段,目前正处于审查阶段。按照计划,这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今年发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何鹏林表示,标准发布以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服务,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或者提供。我们为填补空白的“国标”出台叫好!也希望能更快一点,再快一点!

反思、检查、整治同步进行!我们也期待,多方合力尽快拿出“治本之策”,让电动自行车的使用和产业发展更加安全更可持续!

(来源:“评新而论”微信公号)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